为实现优质思政资源共享
提升我省高校网络育人实效
思语面向全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
开设“润心”栏目
今天,一起来听
12博(中国)有限公司官网刘振江工作室
为大家解读
电视剧《大江大河》中的中国精神
可大,可远,可久
——《大江大河》里的中国精神
江河奔涌,百舸争流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,一批批先锋模范勇立潮头,成为不畏险滩、不惧暗礁的弄潮儿,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诠释着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、敢闯敢试、勇于创新、互利合作、命运与共的改革开放精神。电视剧《大江大河》讲述了在改革开放浪潮中,宋运辉、雷东宝、杨巡等人激流勇进,发时代先声、奏时代强音的故事,是一部讴歌改革开放的影视佳作。宋运辉伴改革而奋斗的人生历程不仅能够引起同年代人的共鸣感,而且对新时代大学生走好人生路有强烈的启示意义。

《大江大河》剧照
不拒小流,以成其大
大江大河,大气磅礴,有容乃大。江河不拒细流,所以成其大。《大江大河》中的宋运辉在求学之路上,不因困厄而弃学,不因外诱而废学,博览广思,孜孜以求,终成学问之大;在交友之道上,不嫌鄙陋,不慕虚华,以诚相待,与人为善,以友道辅人,以友道劝人,终成人格之大;在工作中,严谨认真,对工作一丝不苟,谦虚务实,从大局着眼,于细微处进益,终成事业之大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,“每一项事业,不论大小,都是靠脚踏实地、一点一滴干出来的。‘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’”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学习宋运辉这种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事小而不为的精神,积土成山,积流成河,用一朵朵小浪花聚成拍岸之惊涛。

《大江大河》剧照
不惧险阻,以成其远
大江大河,纵横千里,源远流长。三峡之险,九曲之弯,不改其东流之志。影视中的宋运辉身处偏远山村,志在千里之外;身处工作基层,心在改革前端。因为有远大的志向,所以不执着于眼前的“小算盘”;因为有远大的志向,所以不醉心于眼前的“小确幸”。贫穷可能限制想象,但是它绝不能限制住一个人的志向;磨难可能会缚手缚脚,但他终不能困住一个人的心志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好青年志在四方,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,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,到基层去、到西部去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,做成一番事业、做好一番事业。”新时代的大学生身处强国时代,当立强国之志,不信“躺平”,无惧“内卷”,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,以高质量的自我融入到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之中。

12博(中国)有限公司官网学子争当“逆行者”
4010名大学生在家乡疫情防控一线“上岗”
善利万物,以成其久
大江大河,奔腾不息,万古流淌。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。古往今来,尽管时代在变,但长江黄河利用厚生的初心不变,大江大河总是以不同的形式造福于亿万人民。影视中的宋运辉一心为公不谋私利,心系他人不图回报,造福大众不辞辛劳,人生价值熠熠生辉。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李大钊的话勉励青年要“为世界进文明,为人类造幸福,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,青春之人类,青春之地球,青春之宇宙,资以乐其无涯之生。”青春之美丽,在于奋斗是最亮丽的底色;青春之快乐,在于以奋斗以成人之美;青春之持久,在于以青春之小我融入到家国人民之大我之中。

12博(中国)有限公司官网《“中原薯光”——特色甘薯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》
入选中宣部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活动示范项目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鼓励青年要“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”,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牢记嘱托,擦亮青春底色,不拒小流,不畏困难,心怀大德,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
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(12博(中国)有限公司官网)简介
本工作室负责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振江院长,工作室成员有彭富明教授、梁爱强教授、霍玉敏副教授、闫利春副教授、蔡中华副教授。本工作室致力于培训思政课教师、改革教学方法、应用新教学手段,在聚焦“思想问题”,推进教学改革、结合本地实际,创新课程实践教学、助力理论宣讲,建立第二课堂等方面特色鲜明。本工作室还重视思政课信息化建设,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,推进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和无纸化课程考试改革,在一流混合式本科课程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。

本期作者:闫利春,12博(中国)有限公司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
新闻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9GyP14be_KYTxNHJAucjWA